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近日,四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标中央要求和省委决策,结合四川实际,对全省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方法路径、工作要求,要求全省持续推进“技能四川”重点项目建设。
我们要深刻理解“技能四川”建设工作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民生属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项目为核心,统筹推进“技能四川”建设落地见效,高效率培育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为四川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抓住“牛鼻子”,提高项目工作重要性认识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的全面推进,“技能四川”建设为我省培育创新驱动、人才发展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影响力带来了重大机遇。当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我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从大到强、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不断抢占发展先机、积蓄发展后劲。
项目工作是加快“技能四川”建设的“关键一招”。布局实施一批“技能四川”重点项目,谋划推进一批技能人才培育重大工程,有利于推动我省从劳务输出大省向技能人才强省转变,增强对东部中高端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使技能人才深度参与产业建圈强链;有利于为高技能人才搭建引进、培养、创新、评价、使用载体,逐步实现高效聚才、优质育才、精准用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有利于为人才提供大显身手的平台,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增强“驱动力”,强化项目工作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技能四川”建设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深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起业务、项目、品牌、人才相互耦合的四轮驱动体系。其中,业务驱动是基础,项目驱动是关键,品牌驱动是手段,人才驱动是路径,项目工作与业务、品牌、人才工作间相互作用、辐射带动、相得益彰。
项目驱动是业务工作的重要抓手。项目是业务发展的硬支撑,也是推进“技能四川”建设的主抓手。带动技工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建设,提升规范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效率。通过促进人才标准的制定,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岗位分类、职业标准、薪酬分配指引、贯通发展、荣誉服务等职业体系。推动技能人才鉴定、等级认定、专项能力考核等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
项目驱动是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品牌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品牌建设既是软实力的提升,更需要硬实力的承载。项目驱动为技能品牌、平台品牌、项目品牌、活动品牌、研究品牌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和企业三类资源,更好发挥技能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融合创新要素,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助力打造出具有重大影响力、公信力的人才品牌,提升四川省级技能品牌在国内外的彰显度。
项目驱动是人才招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重点培养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园区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跨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产训联盟等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为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全链条提供支撑载体;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产业链人才链精准招引,通过建设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大项目,选树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和单位,激励争先创优,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打好“组合拳”,构筑项目工作高位发展体系
抓实项目工作,务必把重点项目谋划实施摆在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积极围绕“三大工程”“五大品牌”“六类项目”,统筹好各方资源,构筑“技能四川”项目工作高位发展体系。
深入推动“三大工程”。推动示范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职业能力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西部工匠城、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融合培育试点、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试点等高能级示范平台建设。启动技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鼓励大型国企创办技工院校,吸纳优质职业院校创建技工院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示范工程。在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制造业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推进大师工作室提档、升级、扩面,广泛开展技能研修、技艺革新、传帮带等活动。
聚力打造“五大品牌”。培育“天府新农人”。聚焦城市或农村生活涉及的高频服务业,以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从业人员为主,通过农民工再技能化、平台孵化等多种途经培育或遴选一批天府新农人。培育“天府建筑工”。围绕建筑全产业链条,培育或遴选一批在土木、机械、设备、工程施工与安装、勘察设计、中介服务等方面有较高技术技能的天府建筑工。培育“川菜大师傅”。结合川菜及中餐行业产业的发展,围绕餐饮及相关产业,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培育或遴选一批在川菜新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智造赋能等方面的川菜大师傅。培育“天府技工”。重点围绕四川特色名品、非遗技艺、高超技术、先进制造等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或遴选一批享誉全国的天府技工。培育“天府数智工匠”。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电子信息、5G+等科技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或遴选一批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技能的天府数智工匠。
加快推进“六类项目”。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吸纳金融和产业资本,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动公共实训基地、院校、工匠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一批教育培训设备。用好国家中长期贴息贷款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融资租赁、校企地合作等方式推进设备更新。培育一批师资。在全省多点布局建设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师资培训中心、省级技工院校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开发一批教材和课程。以西部数智技能人才孵化园为主要载体,推进教材教辅、课程课件、电子资源等的开发和出版工作。培育一批专业主体。以市场方式组建一批技师学院集团、职业培训集团、跨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集团,赋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优化一批业务流程。以技能人才建设为中轴,以培训向前端统筹劳务开发,以评价向下游对接人力资源输送,全过程链接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管理,实现业务体系上下贯通、高效支撑。
用好“辩证法”,系统谋划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深入实施“技能四川”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持续激发技能人才发展动能,实现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在宏观层面:突出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技能四川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四川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等顶层设计的落地实施。强化政策支撑。健全完善技能人才“1+N”政策制度体系,陆续出台或修订完善系列配套政策。大力营造氛围。举办中省主流媒体技能四川采风活动,开展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进企业、进园区、进院校、进机关”四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浓厚氛围。
在中观层面:建立工作机制。在本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推动贯通联动。推进各级组织、人社部门纵向贯通,加强人社、教育、经信、国资、工会等部门与其他部门间横向联动。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建设重大示范平台,力争实现政策、体制机制和重点项目的破中有立。深化校企、校地、地企等多方合作,支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全面推行项目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建产业研究院、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加强区域协作。推进川渝、川藏以及西南五省高技能人才培育联盟建设,与浙江等东部沿海城市协同实施“蓝鹰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微观层面:强化考核调度。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常态化开展业务部署调度和考核奖优罚劣,将项目落实情况纳入省市县三级人才领导小组重点考核事项中。有序实施项目。持续抓好项目策划、储备、有序实施,指导各地结合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系统谋划、储备、实施一批“技能四川”重点项目。把握工作节奏。注重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统筹平衡,通过“点”上的重点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提升,加快推进各项高能级示范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区域技能人才结构分布,带动技能人才发展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衔接。
按下“快进键”,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推进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科学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有序规划各阶段建设目标,一体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完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搭建沟通协作平台,全力以赴争取政策、资金、土地、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和保障。
健全项目联动推进机制。推动省级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落实“三张清单”主体责任,整合力量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
完善项目资金投入机制,统筹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各类资金,发挥好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
深入开展建设成效宣传,结合“技能四川氛围营造三年工作方案”要求,广泛利用多维宣传矩阵,开展项目现场拉练、组织重大项目推介,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项目建设成效亮点。